2017徐州汉姆联队助学万里行——怒江福贡

又是一夜扎营,仍旧蜿蜒山路,志愿者刘仕亮与朱志洲在告别了云南剑川助学地后马不停蹄于5月7日驾车抵进云南怒江福贡县。

怒江,“人神共居之地”,沿着福贡县崎岖的山路拾级而上,能听到一曲曲赞美诗回荡山间。福贡县位于云南省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

一路上森林蔽日,古木参天,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山石嶙峋的景象虽让人赞叹不已,却也让远在几千里外的汉姆联队志愿者为行车的两位战友担心不已。

大大小小的石块都是山体滑坡形成的,当滂沱大雨洗礼群山,泥石流将不会如此沉静。

这里处处可见危崖绝壁,松软的黄土,泥泞的草地,给我们志愿者行车带来很大的危险性,但汉姆联队的助学路从未因为环境的恶劣而退却。

山路刚刚能够一辆车驶过,外侧车轮就快贴住崖边,这是对爱心的一次考验。

蓝天白云下,为这辆多次出行四川,云南等地不知疲倦远行万里的助学战车唱一首赞歌!

人车安全驻停于拉甲木底完小,这里是继四川凉山州园田小学,云南剑川等学校后的最后一站助学点了。

生活在山区的傈僳族人的土地散落在怒江两岸,是呈V字形的陡峭坡地,多种植一些玉米和水稻,但是每年只能收一季。

每天刚蒙蒙亮,傈僳族人就要起床,在用不上电的情况下,完成烧火做饭,喂家禽等一系列家务。10点左右他们才吃早饭,然后带上水和干粮及农具上山干活,直到傍晚7点左右回家······

尽管长年累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傈僳族人却只能获得2000元左右的人均年收入,相比较我们的生活,苦很多。

尤其是远住山那边的学生,上学放学需要翻山越岭,况且此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可以说他们正是用生命在争取着受教育的资格。

山里的孩子没有家人接送的习惯,这名背着书包努力独立攀爬着台阶的小学生,有没有让你想到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多幸福啊!

来到完小,恰巧碰到我们资助的一名学生胡甄真,刚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虽然家境贫寒,却没有影响到这个小姑娘勤奋好学,这正是她珍惜学习时光的见证吧。

这是别具一格的完小美术天光教室,如此惬意的环境让志愿者流连忘返,相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拉甲木底完小创办于1984年,目前它是一所食宿制民族完小。秀美的校园依山傍水,学校常规管理也逐渐趋于现代化。

这里的孩子从入住学校以后,每天都会自己整理内务,从小就培养了独立的好习惯。

干净整洁的教学楼和宿舍,让志愿者们连连称赞。

当地老师们把徐州汉姆联队资助的40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志愿者拿起手机与孩子们分享同一片蓝天下不同城市的快乐生活,邀请这些孩子今年暑假来徐参加夏令营活动,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争取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志愿者刘仕亮不顾腿伤,毅然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希望能更多捕捉到孩子们的笑脸。

因为这次出行人数有限,刘仕亮临出行前还在因腿伤挂着点滴,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做家访,山路V形的特点让刘仕亮行走起来非常吃力,忘我的助学精神,深切的汉姆情义,值得照片为你在这一刻停留。

在拉甲木底完小,汉姆联队爱心团队共资助了40名学生,交接助学款18700元。

最后一站助学点告一段落。2017年,由汉姆联队爱心志愿者助学的学生多达近300人,四川凉山,云南剑川,云南怒江,山西大同,共计捐助助学款133100元,生活学习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总停不下脚步,为了心中还未实现的梦想。

即使在风雨中前行,亦或在群山间蹒跚。

我们总停不下脚步,为了远方还在等待的孩儿。

你的声音仍在我耳边回响,你的笑容是我心中的阳光。

You may also like